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的那叶小舟划过诗画语文的縠纹
金风袅袅,秋阳杲杲。十月的鹏城已有了丝丝凉意,而工作室学员们的研修热情依旧高涨。我们迎来了广东省肖绍国“诗画语文”名师工作室跟岗周第三天的活动。
上午的活动现场,工作室特别邀请到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小语会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国老师,同时,活动还吸引了深圳市各区以及河源市的老师们前来交流学习。
首先,来自园岭实验小学的刘舒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充满语文味的文言文教学课——苏东坡《书戴嵩画牛》,为今天的活动拉开序幕。刘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朗读之后的活动设计渐趋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想象,师生合作讲“杜处士的一天”,感受“尤所爱”;边做动作边读“拊掌大笑”,生动而充满童趣;两两合作演出牧童与处士的对话,体会“笑而然之”蕴含的深意。
整个课堂是活跃的,又是安静的,动静之间,体现着刘老师课堂强烈的节奏感。最后,借由思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刘老师拓展至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学生心中埋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种子。
来自汕尾的吴庭苇老师执教《牛郎织女》一课。她先以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故事,分别以四字分五步、以一字分三步概括情节内容,转换角度,开拓思维。紧接着,又以图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再现故事。
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有的上台展示自己的连环画,有的给连环画配上自己的语言。在台上,她还用自己深情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七夕”意境,深化牛郎织女故事的凄美,感受七夕的浪漫情怀。
最亮眼的是吴老师别出心裁的板书设计,用弧线、波浪线两种线条把“牛郎”和“织女”两个人物关系紧密地连接起来,形象生动。课堂结束前,吴老师指引学生放飞手中的“喜鹊”,粘贴到板书上的“鹊桥上”,相映成趣,气氛浓厚。
最后课堂在音乐《牛郎织女》中结束,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实践不断,思考不停。如何解读好统编教材,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杨建国老师的讲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实践》,带领老师们漫步在统编教材的探索之路。
首先,杨老师结合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强调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六大重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革命传统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重视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重视法制教育。
此外,杨老师归纳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十大主要特点,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理解教材的意图,紧扣语文要素;关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强化写字训练;在教师专业化上提倡科研带动成长,课题研究要务实有效、避免假大空。
杨老师的讲座专业而又精准,睿智而又充满幽默,让人如沐春风,漫步于教材探索之路,采撷语文实践之花。
下午,诗画语文工作室以“现场说课、评课”和“我听杨建国老师的前沿讲座”为主题,全体学员共聚一堂,对所听、所学、所思、所悟进行碰撞与交流。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天的整个气质都是成熟的,自有一种历经岁月后的静美。犹如刘舒婷老师和吴庭苇老师带给我们的课堂一样,是那样的灵动与安逸。
杨建国教研员强调,小学阶段对古文的学习,主要就是掌握语感。刘舒婷老师的课,如同她的人一样有灵性、有才气,整节课充满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陈颖琪老师点评刘老师的课是从读通读懂、明白道理、思辨,三点出发。
何佳弘老师提到:刘老师把对古文的理解化作对古文的朗读,注重语言的节奏感,真正做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叶碧丽老师认为整节课可以用“清、倾”来表达,“清”即思路清,“倾”即学会倾听。
卜文静老师觉得,在拓展部分,刘老师将古文去除标点,回归古文状态,再让学生配乐去诵读,体现了诗画语文的境界。
张宏老师认为,诗画工作室的成员,就是要扎根诗画语文课堂。工作室的老师们都觉得这节课,刘老师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目标立住了。
张玲老师觉得吴老师的课有两个亮点,一是巧妙地借助提纲,回顾所学所知,引导学生精准地概括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二是以画会文,品味经典,引导学生结合连环画,配上语言,展开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张宏老师点评吴老师的课时,说到吴老师从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相关古诗的引用、积累很充分。邱旭老师提出这是第二课时,是个拓展过程,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大胆拓展,二是创意复述,三是绘制连环画。揭映红老师则建议吴老师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多样化。
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思想碰撞时一致认为,语文应该抛去一些条条框框,重视语文方法的学习、语文方法的提升。读书贵在有所思,有所悟。一节课后,我们要反思:这节课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学到的是什么,属于语文的内容有什么,提升的点是什么,进而去思考该怎么修改教学设计。
诗画工作室的成员,就是要扎根诗画语文课堂。而语文课就是要真真正正地读书。
肖绍国老师指出,教育最终教的是慈悲。肖老师还向学员们提出质疑:母语是什么?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教给学生,才是比较高级的?
肖老师还向在座的学员们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哪些是非语文的东西,怎么最大程度地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是否有勇气摆脱单元要素的束缚,去教给学生想要的母语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去思考和探究的。
最后肖老师明确了母语教学的两个问题:一是母语的流淌性问题。二是文本的训练问题。
遇见是故事的开端,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释迦牟尼有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这个人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人间忽晚,山河已秋,在诗词中听见秋天的声音,感受时光的脚步。
广东省肖绍国“诗画语文”名师工作室,让我们相遇,从此开启了全新的征程,愿我们且学且思,且思且悟,在“诗画语文”的旅程中扬帆启航。
撰稿 I 何佳弘 张玲
摄影 I 吴升坚 许俊伟
审核 I 刘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