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诗画语文的每一堂课都是天地间师生独一无二的作品
英才齐聚诗画灿,群贤毕至微园辉!今天,我们循着诗画语文的力量,跨越千山万水,终于于人海相遇,齐聚诗画语文的殿堂,隆重举行广东省肖绍国“诗画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先生,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特级教师郭其俊先生,深圳市年度教师、福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涂欣女士莅临活动现场,同时活动也吸引了深圳市福田区各兄弟学校的校长、领导和老师们,还有来自广东省各地的学员和老师们。
“摈弃言语浮华矫饰,追寻语文真课堂。”刘恋老师,为大家倾情献课——《四季之美》。
课堂之上,优雅婉约的刘恋老师摇动语言之橹,泛舟语文课堂,带领学生采撷母语之花。于音韵流淌,琅琅书声中,由春到冬,由外到中,穿越四季,穿越国界,感受文本,品味经典,让全场师生感受到了语文的“诗画”之美。
接下来,李政涛教授评课并讲述《什么是一堂好课》。
李教授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拨开课堂的云雾,走进好课的奥妙之门。首先李政涛教授对刘恋老师的课堂《四季之美》进行了精辟的点评。
他说在刘恋的课上——
看到了诗与画是如何互现、互成、互构的;看到了对美的感悟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是怎么在语文课上发生的;看到了文字之美和四季之美是怎么融合的;看到了兴趣、理趣、美趣是怎样递增的;看见了师生之美、学科之美、母语之美、诗画之美。
他说每一节课都是天地间师生独一无二的一个作品,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每一节课都是现场发挥,他的每一个讲座也都是即兴创作的。
接着他讲到,一节好课是:一清、二放、三融、四本。
清,即清晰。清晰概念、清晰学生、清晰内容、清晰目标、清晰方法、清晰指令。
放,即开放。教学的格局要大,重心下移,形成网状的互动格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融,即融合。诗与画的融合,要有一种跨界的教学视野,跨学科、跨时空、跨五育。让教与学互动生成,探索一种五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本,即语文之本。坚守语文之本,语文课堂要找到语言点、融合点、关联点、衔接点、推进点、提升点等。不要把课堂变成滑冰课、漫游课、转圈课。一节好课应该是刨冰课、攀岩课、拔节课。
随后福田区教科院郭其俊院长也有感而发,他代表福田区教育局和教科院对广东省肖绍国“诗画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接着他肯定刘恋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诗画语文的特色,诗画语文课堂让他感受到了如歌如舞的美感。
他高度评价教授的讲座《什么是一堂好课》,用一个字来概括:美。他说美是遥远的地平线,古今中外各界名师都尝试揭开美的神秘面纱,可难以揭开,但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美的步伐,追求美是人类共同的体现。
他提出教授的讲座之美一为风格之美、二是结构之美、三是思维之美、四是周期之美、五是语言之美。他高度评价教授边做报告边打字的方式,能够做到即兴发言是他饱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结果。并且李教授的语言体现了柔和之美,展现了哲学的高度和思维的灵敏。
最后他感谢李政涛的讲座给大家带来共学、共美的享受。欢迎他常来深圳,常来福田,常来常授!
感谢李教授和郭院长掷地有声的讲话,感谢他们对诗画人和每一位教育人的殷殷期盼,也感谢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汗水与热爱,让我们乘诗画语文之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驶向更广阔的教育汪洋!
一节好课如沐春风,刘恋老师的课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正人如其名,课如其人,诗画课堂让人留恋忘返。午间休息后,学员们又聚在会议室,开始了下午的研修活动,主要围绕上午刘恋老师的《四季之美》一课,努力探索一节课要带着学生从哪里提升到哪里去?学员们畅所欲言。总之,课如其人,课也是有生命的。
一群志同道合的诗画人,怀着满腔热情,在微笑沃土上,开启了深圳市肖绍国诗画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研修活动,以诗画语文的名义,一起出发,寻找母语带给我们的诗和远方。
撰稿 I 叶碧丽 吴庭苇 刘舒婷
摄影 I 吴升坚 许俊伟
审核 I 刘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