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潮水话读书,一方绍国谈红楼:诗画语文工作室的研修芳华
广东省肖绍国“诗画语文”工作室研修第一轮活动进入到第四天,学员们继续跟随导师的步伐在诗画语文的长河里漫游,载鲁迅那一船星辉文字,泛苏东坡的一叶扁舟,寻芳而下,直入诗画的汪洋。
相遇是美,美是相遇;相遇是偶然,美也是偶然的。深秋,学员们于园岭实验小学相遇,是偶然的美,也是必然的美。
一群有大语文梦、有对母语深沉之爱的小学语文教师,经过长足的等待,必然在一个美丽的季节,在一个美丽的地点相遇相知、相扶相携,相互叹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上午的活动由卜文静主持。首先由工作室成员揭映红老师带来三年级第五单元习作课程《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授课班级是深圳市园岭实验小学三(2)班。
揭映红,河源市源城区高莲小学一级教师,源城区“十佳教学能手”,源城区“五星党员”。
汪潮,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识字、写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语文组副组长,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语文工作室主持导师、首席导师,小学语文博物馆馆长,浙江省中小学作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省小学语文30人研究小组理事长,教育部国培专家。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揭老师把直观教学法、重点突破法、想象练说法、当堂评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快速成文法等学习方法参与到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明主题;
第二环节:交流观察所得,聚焦习作难点;
第三环节:写作方法指导,学习例文表达;
第四环节:选择内容,试写习作片段。
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用语言去交流去表达。作文前的辅导应该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正能量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对世界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
汪潮教授开讲《“快乐读书吧”的学理分析与教学建议》,首先指明“快乐读书吧”的核心思想:多读书。统编教材就是解决课外读书的问题。从字面意义上看,“快乐读书吧”有快乐的、读书的、休闲的三个含义。从实质上看,“快乐读书吧”旨在课外阅读课程化、阅读形式吧台化、阅读方法指向文体化。
汪教授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课程的定位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教材设置的新板块。它不是识字课、阅读课,不是口语交际课和习作课,甚至也不是“语文园地”的一个栏目,而是一个独立的板块。
它的独特性在于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一个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要求和设计,是一种“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新的课程思想。
二、课型的选择
“快乐读书吧”中的“吧”有书吧、网吧、茶吧、陶吧、氧吧之意,是一种随性、随和、随意的休闲场所。
课型指的是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
“快乐读书吧”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注重教学的随意性。例如: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指导课、读书活动展示课等等。
三、课堂的执行
基于“读书共同体”:让学习者感到问题的意义及挑战性,激发他们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不同读书者可能会对问题还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注重教学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思维空间的开放等等。
讲座持续进行两个小时,线下线上共3200多人,观众听起来感觉就像邻家伯父给晚辈讲述为人师的道理,汪教授特有的吴侬软语让人倍感亲切温暖,旁征博引,案例真实,不时引得观众笑声和掌声。正如汪教授的讲座主题一样,整个会场气氛让人感到轻松惬意快乐。
一花一木一世界
母语教学悟人生
下午,诗画语文工作室成员揭映红老师先进行说课。揭老师从单元要素说教材分析、从设计巧思说教学过程、从课堂生成说教学反思,以一个教学设计者和课堂执教者的角度再次回顾这一节习作课,重新构建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呈现的这个独一无二又缤纷多姿的习作世界。
万里归来颜愈少
笑时犹带岭梅香
工作室主持人肖绍国老师带来他观察到的缤纷世界——讲座《小学“红楼启蒙”课程开发的诗画路径与课堂样态》,带大家于这深秋觅红楼画境,于这园岭寻母语芳踪。
《细说红楼梦》启课程机缘
2017年,肖老师踏上了《红楼梦》进语文课堂的探索之旅。课程初启,有过质疑之声,也有过动摇之时。
值此,肖老师听到了来自于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就如林青霞形容蒋勋老师的声音“犹如半颗安眠药”,又如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照亮了这条探寻红楼课程的诗画之路,奠定了肖老师一辈子走这条路的勇气和决心。
从此,诗画作文、诗画统编、诗画红楼,三根立柱支撑行走——诗画语文和《红楼梦》完美相遇。相遇是美,美是相遇;美是偶然的,相遇也是偶然的。
诗画路径寻文本秘妙
诗画语文到底是什么?来自于苏东坡评王维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母语同样具有“诗”与“画”的两维,“诗”乃文字,“画”乃画面,“诗”与“画”的互现,或者说“文字”与“画面”的互现,这就是“诗画语文”课堂的理想与信念,文化与源泉。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诗与画互现,是为君子。在诗画课堂当中就做一件事:打通文字和画面的通道,不断转换、轮回,然后生成漂亮的节奏。语文节奏有很多:课堂节奏、文本节奏、教师生命的节奏、孩童的节奏——一言以蔽之,语文应该为节奏而教。一堂好课一定是对节奏的娴熟的把握,节奏是天地间的大美。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曾界定:这是“红楼句段课程”。任何名著中精心挑选的句段作为语文课程都是源源不绝、生生不息的。国家督学、著名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最后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审美竞争力。
母语就是极具审美能力的,我们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等待与《红楼梦》句段的邂逅。美是相遇,美是细节,美是感性,很小的文段,几十个文字,也能构成一堂诗画红楼课的“有米之炊”。
肖绍国诗画语文工作室是开发国内红楼课程的第一个工作室,《红楼梦》中的十大最美画面支撑着工作室的课程开发,园岭实验小学也围绕着《红楼梦》的美来进行文化建构。红学专家、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先生在参加红楼工作坊活动时曾感慨:小学生也能这样读《红楼梦》!
很小的句段放大是无限的中国思维、无限的母语表达与无限的文化贯通。诗画红楼课最终教的是文化、是文脉、是母语表达。中国母语表达最好的范式就在《红楼梦》里,诗画红楼课程就是要教孩子们母语表达。
冯其庸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家。”所以,最终诗画红楼课程教的是文化自信,是中国思维,是中国梦。
《湘云醉卧》探课程样式
《红楼梦》的每一个字都是精品,视域致于广大,尽于精微。红楼课堂线索清晰且只有一条,犹如草蛇灰线、伏脉全文,在黄金分割点起承转合。目前已经完成的诗画红楼课程有《香菱学诗》、《潇湘馆》、《红楼春趣》和“红楼十景”中的《湘云醉卧》。
肖老师以《湘云醉卧》的教学设计为例,抓住“青”、“芍药”、“扇子”、“蜂蝶”四个关键词拓展开去,每一句诗词都将学生推向更高更深的情感浓度,再伴以《湘云醉卧》的古典音乐,老师用繁体字写下竖版板书,孩子安静写字——一节红楼句段赏析课,承载的是文字的力量,传递的是文化的魅力。
三连叩问趁诗酒年华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醉酒,李白饮酒写下千古名篇,贵妃醉酒现绝代风华,武松醉酒敢上冈打虎,湘云醉酒成红楼最美画面之一……从古到今,醉酒成就多少佳话。
美好芳华都在时间中流逝,用语言告诉每一个孩子——诗酒趁年华!期待每一位教师在各自的语文课堂中描绘出同一个诗情画意的母语世界……
撰稿 I 卜文静 邱旭
摄影 I 吴升坚 许俊伟
审核 I 刘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