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走进校园

  • 孩童笑园

  • 教师田园

  • 书香沁园

  • 诗意馨园

  • 达人秀园

  • 家校乐园

  • 督导青园

学校新闻

  • 诗画语文
  • 微笑教师
  • 教育科研
  • 课堂实录
  • 我的班级
  • 读书心得
  • 校本研修
  • 双特工作室
  • 教师风采

园岭教育集团园岭实验小学>教师田园>诗画语文诗画语文

王崧舟:我愿意和绍国牵手走语文之路①

时间:2021-12-29    作者:
王崧舟:我愿意和绍国牵手走语文之路①
 
“崧舟论道”五:
 
我愿意和绍国牵手走语文之路
——从绍国的《月迹》说开去①
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根据录音整理)
  绍国的《月迹》一课我有过一个非常精细的点评,这个点评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过,在绍国的专著《诗画语文》上有全文刊载。如果是重复当时的评课的感觉,那无疑是大煞风景。 

  绍国自认为我是他的师父,我说我跟他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这层关系怎么说呢?猪八戒曾经在人后说,唐僧有时候我是他师父,有时候他是我师父,师父大家是轮流做。我以为我跟绍国之间的关系也大概也是这样一种关系。 
  我相信古人说的一句话,叫做“转益多师是汝师”。没有常师,一个人只有真正悟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那么这个人才能真正找到事业和人生当中的师父。这师父一定不是指某一个人,这师父是你心中所追寻的生命中的标杆,也许他被人格化,这师父一定是自己渴求成长、进步、完美的内在动力。
  说到底,师父就像月亮一样在每个人的心中。邵起凤先生是绍国的入门的老师,我也算半个,我相信在绍国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更多的师父。
  我曾经用两句话点评《月迹》,第一次听完这课以后,我用贾平凹文中的两句话来说表达自己听完课后的感受,其实听课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感受,因为我说过只有感受才是灵魂的语言。
  当时的感受是“月亮是个好。”我想说的是《月迹》一课是个好;第二句话是“月亮是我们要的”,《月迹》一课是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感觉。这种感觉怎么来,这种灵魂的感觉怎么来?

  绍国把它自己所感觉的语文概括为“诗画语文”。我把自己的语文教学境界概括为“诗意语文”,绍国前面加了“诗画”。崔峦先生说不要在语文前面再加一个什么定语了,因为语文本身就够大家忙活了。
  怎么说呢?人人心中都有他自己向往的语文,说出来的是不怕的,没说出来的并不表明他没有理想的语文,不过是时机还没到,勇气还不够,悟性还不足,所以他不敢说。当一个人敢于把自己的理想境界说出来时,说明有足够的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其实,诗意语文也罢,诗画语文也罢,我始终觉得它不是一个名词,因为是一个名词,意味着它是一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东西,诗意语文是一个东西么?不是东西。我的理解它是一个动词,动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程,意味着不断成长,不断地超越,它没有终极,没有界限。
  如果,诗意语文,诗画语文要有一个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的话:语文会更诗意,语文会更诗画,语文教学会更精彩!谁都知道,这就一种超越的姿态和飞翔的姿态。 

  其实无论是诗意语文还是诗画语文,我觉得形式可以变,策略可以变,重心可以变,甚至风格都可以变,而我们要探寻的是什么呢?我们要探寻的是不变背后的变。什么才是不变的?
  绍国的课,我听过不少,而且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他,凡是听过的课我都非常认真,非常用心,比如《三顾茅庐》,比如《木笛》,比如《姥姥的剪纸》,比如《月迹》,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我都非常认真,非常用心地听。
  他的课能打动你,能与你产生共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发现,我们两个作为两个精神生命的存在,我们俩在灵魂的深处有共同的东西。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它都是有频率的,内在的能量要抒发的时候都会有频率的共振。
  周易当中有两句话,叫做同生相应,同气相求,我的理解就是生命内在的一种频率的一致,他的课总让人感动,而我也努力让自己感动。是什么让我感动?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因为我和他,在语文中,在我与孩子的对话交流当中,就感受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美”。 

  诗意是什么?荷尔德林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大地上。他是用德语写的,我们把它翻译过来的时候,把它翻译成了“诗意地栖居”,实际上德文当中的这个单词的本意——所谓的“诗意”就是“美”——就是“美的栖居”。
  语文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功利的语文,作业要做好,考试要考好,考出来的分数要理想。我没有否定功利语文,功利语文有它存在的必要,但是语文一旦功利化,语文就从此完结;
  第二层境界是科学语文,把语文作为学术,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给它原理,给它规则,给它一个体系,给它搭建一个框架,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语文,认识语文,从而更好地实践和改造语文,科学语文也是我们需要的。
  而我认为,无论是功利语文还是科学语文,都不是语文的究竟。为什么?因为功利语文也罢,科学语文也罢,它们自始至终是跟语文教师,是跟学生生命本身隔开的。用王国维先生的话来说,是一种“隔”的境界,语文是语文,生命是生命;分数是分数,生命是生命。 

  所以它们不是究竟,究竟在哪里?究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语文。审美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宗教,是语文老师对自身的一种救赎。
  因为我们发现,在功利语文的境界里,语文充满的只有劳绩,也因此我们会有所谓的职业倦怠。短的三年,迟的七年,迟早出现倦怠,迟早出现疲惫,于是职业也罢,语文也罢,对你来说,无疑是苦海,没有味道,了无生趣,我的生命就在这样的疲惫、痛苦、折磨当中,一天一天地流失,一天一天地消耗。
  但是,迟早总会有那些人——就像温总理所讲的民族当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教学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会抬头仰望星空,一个不会抬头仰望星空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会抬头仰望星空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语文教师。
  什么是仰望星空?那就是把语文和自己的生命整合在一起,在课程当中不仅体验到劳绩,还能够发现它还有另一面,另一面是什么?另一面就是美,是诗意。用这样的美和诗意拯救自己,来拯救孩子,进而来拯救我们民族的未来,这不是大话。

  这是我几十年走过的语文之路所感受到的一点东西。张化万先生把自己的专著命名为《我的语文人生》,语文和人生合在一起,那是悟道了!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和绍国有着一种内在的沟通,所以我说,我和他可以搭建一个精神同盟,我们做语文老师的需要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同盟。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是孤单的,每个人都是怯懦的,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但是,当这个同盟建立起来之后,我们才会感到强大,自己感到充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愿意和绍国一起牵手走语文之路。
  (未完待续)


返回
上一条王崧舟:我愿意和绍国牵手走语文之路②
下一条听课手记:王崧舟《十六年前的回忆》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园岭教育集团园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