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德与法治课堂遇上思政课工作坊
——园岭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组会顺利召开
为了更好地传达与践行福田区党建引领中小学思政课“5个100工程”的精神和理念,坚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我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2021年3月3日,园岭实验小学召开道德与法治科组会,努力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科组会由我校道德与法治科组长赵洪梅老师主持。
科组会伊始,赵洪梅老师以“沉浸”和“成长”两个关键词作为我校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号召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沉浸式地完成诸如备课、上课、反思等《道德与法治》常规工作和日常工作,在其间和学生们共同成长。赵洪梅老师同时鼓励工作坊全体成员要沉浸在思政课工作坊的生成与建设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戏剧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开发以及带领学生完成小课题等方式与学生共成长。
随后,思政课工作坊的几位成员依次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坊的主要建设内容。葛萌老师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反馈五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坊的学习安排,包括自学、共学与研学《论语》,探讨解析优秀课例,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向他人他校学习以及定时反馈学习成果等,搭建出工作坊未来的学习蓝图。
王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坊的教研设想,她梳理了教育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应用于德育领域的可行性和实施现状,构想工作坊未来的教研工作方向是梳理并结合中西方已有的关于教育戏剧和德育的诸项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结合相关的优秀课例和学校的具体实践,从纯理论、纯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条教研路径生成实践反思、研究论文等成果。
周意老师对工作坊的校本教材开发进行了初步构想,依据体验——共鸣——认同——内化的逻辑链条,试图着眼于道法课本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开发道法课本剧校本教材,并拟将校本教材分为个体成长、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三大板块,根据道法书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设置相应课程剧。
张敬老师向大家阐述了学生小课题的相关安排,拟以A-stem理念为基础,立足学生的真实情境,顺势引导,聚焦研究主题,再以A-stem理念中的“生长共创性”原则,给予学生必要的逻辑支架、实验工具以及项目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德育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并形成教研经验和课题论文。
赵晓旭老师构建了工作坊的资料整理机制,拟以月为单位通过中国知网、教学网站和图文编辑器等平台收集整理戏剧教学研究成果、优秀教学案例,分享给工作坊成员,供其借鉴参考,并实时记录工作坊的日常活动和研究成果等。
最后,与会老师针对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与落实以及思政课工作坊的创建与发展进行了讨论,提供了诸多可行建议,科组会在赵洪梅老师的总发言中落下帷幕。